|
問:
|
轉基因食品該如何的辨別?
|
答:
|
不能通過外形或者是外觀,或者是其他的表型性狀來進行判斷,因為在市場上是見到最后的產品,沒有在田間進行比對,所以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判斷。比如說有很多人在微信里面或者是在網絡上面會看到說轉基因的西紅柿顏色有紅色,黃色,形狀有圓形,橢圓形,比較耐收藏,然后小西紅柿,圣女果都是轉基因的,這種肯定是錯誤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內是不可能有轉基因的西紅柿出現的,包括美國市場是最早有轉基因西紅柿出現但是后面也被淘汰了,現在市場上是沒有轉基因西紅柿的。另外一個轉基因西紅柿也不是通過顏色來判斷,也不是通過耐收藏不耐收藏來判斷的,因為現在的市場上很多的西紅柿的耐收藏比原來的耐收藏要好,因為在自然的培育過程中已經找到了比較耐收藏的西紅柿,所以不靠轉基因來實現。圣女西紅柿也是自然的西紅柿種群里面的一些原有的品種,這些品種在過去不被利用,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它們慢慢的上了我們餐桌上,它們都不是轉基因的。
|
問:
|
長期服用轉基因食品的話會不會有問題呢?
|
答:
|
實際上困惑很多消費者的也是這個問題。實際上消費者心里面愿意接受轉基因,因為看到宣傳或者是消費者本身是受過專業教育懂這個東西。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有一種擔心,就是因為有很多的宣傳說轉基因在短期內不會有問題,但是長期會有問題。這里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本質在什么地方,實際上如果區分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品最關鍵的問題是目標的物質,就是目標蛋白或DNA。如果把它作為一個普通的蛋白或DNA來講的話,就沒有問題,因為它進入消化液里面會被消化液全部降解,和普通的蛋白和DNA沒有區別,在人體內是不會積累的,所以也不會長期食用出現問題。從理論上講讓大家接受比較難,除非大家是做營養學或者是生物學,有這種背景的人可能會容易理解。但是有一條,從1996年開始,世界上有第一個轉基因的番茄開始,到現在已經十幾年的歷史了,瑞士生產的轉基因奶酪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從這些食用轉基因的奶酪或者是轉基因的番茄,或者是其他的植物的情況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例因為吃轉基因引起的安全問題。
|
問:
|
中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有哪些?
|
答:
|
中國種植的只有兩種,一個是轉基因的棉花,第二個是轉基因的番木瓜,這個是可以種植的。另外還有五種植物是進口,進口進來的這些只能用于加工的,不能用于種植的,包括棉花、甜菜、油菜、大豆和玉米。到目前為止中國是沒有轉基因的番茄。轉基因的土豆在國際上是有的,在歐洲是大量種植的,在中國是沒有的,如果有轉基因的土豆也是違法的。胡蘿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轉基因的胡蘿卜,世界各地都沒有,所以中國也不可能有。
|
問:
|
那這個轉基因的技術與傳統的雜交育種有什么區別呢?
|
答:
|
這個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它是一個是通過人為的技術,利用現代的生物技術來實現改變的,它有兩個根本的區別,第一個我們傳統的育種,只是在同一個物種之間進行的,它不能跨越物種的界限,因為在生物界里面存在著物種之間的生殖隔離這么一個現象或者這么一個規律。比方說我們知道馬跟驢雜交可以產出騾子,但騾子是不能繁殖的。這個騾子呢,它既有馬的形狀,也有驢的形狀,但是呢,它因為存在著一些隔離上的缺陷,因為它染色體的轉移超出了我們人為控制的能力,所以一些不正常的轉移,使它不能正常的產生后代。我們現在轉基因可以克服這個東西,使得不同的物種之間可以進行遺傳物質的轉移,可以獲得新的物種,比方說,它不是驢或者也不是馬的物種,但它可以繁殖,產生新的后代,這是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剛才講過馬和驢產的騾子,既像馬又像驢,但它很多形狀是無法控制的,無法預料。那么在轉基因技術,可以把育種特定的轉到物種里面,想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而其他我們不需要的形狀,可以把它進行有效的排除,這樣的話,我轉的一個水稻,那么我得到的產品還是水稻,我轉一個玉米,那得到的產品還是玉米,或者我轉一個玉米的基因,轉到水稻里面得到的仍然是一個水稻,但可以把水稻的基因轉到玉米里面,但我得到的是玉米,這樣的話,可以人為的控制,準確的預知后面是什么樣的品種或者產品。
|
問:
|
如何識別真假珠寶鑒定證書
|
答:
|
一般寶玉石檢驗證書,上面有四個標識,首先CMA這個標識是指檢測機構是經過了計量認證,就是當地的技術監督部門的計量認證合格了以后會授權給你這個。CAL是一個機構認可,也是通過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通過對實驗室的考察給的一個授權,中間的這個CNAS標識和這個ILAC MAR這個標識是連帶的,前面的CNAS標識是國家實驗室認可的標識,這個標識是國際實驗室獲認的一個標識,就是說有了這個標志以后,我們這張證書可以在國際上流通,就是說我們的這個檢測可以在世界上被認可,如果說消費者在國外買到了一個東西,后來經過國內的實驗室檢測認為這個東西不對,那么你可以帶上這個證書去到購買這個東西的地方去找會公道。CNAS和ILAC MAR這個標識一般國家實驗室認可是自愿的,不是強制的,但是CMA和CL這兩個是強制的,是必須的,對外開證書這樣合格的珠寶實驗室必須要具備的這兩個。
|
問:
|
鉆石4c分級
|
答:
|
鉆石4C分級,實際上用了鉆石的“質量、凈度、顏色還有切工”,這四個英文單詞前面因為都是“C”字打頭的,所以叫4C分級。
質量分級,就是重量。這個重量在我們業內,一般用法定計量單位,一定要用質量來表述,質量呢,它是用萬分之一天秤稱出來的,因為這個天秤在實驗室里面都要經過檢定的,合格的才能用來稱鉆石,有多少克拉稱出來,一般它有一個誤差范圍,這個沒問題。
切工分級,是用切工儀來做的,把一顆鉆石放在儀器上面,有關于這顆鉆石的所有切工的數據就出來了,這是儀器做的。
顏色分級,這個人為的因素多了一點。根據我們國家標準規定,顏色分級要在標準光源的條件下,在一個中性環境中對鉆石來進行分級,而且還要用到標準比色石,這個比色石呢,因為它的顏色是標準的,鉆石和標準的比色石比,看看這個顏色能達到哪個級別。
凈度,也是在標準光源下,用十倍的放大鏡來觀察鉆石內部的一些特征,里面的微裂紋或者是含了一些礦物包體或者其它一些點狀物,按照一些規定來定,它能達到什么級別,比方說VS,或者是SI或者P級。這樣一來呢,大家也能聽明白,就有一點人為因素了,不同的實驗室,在不同的條件下或者是同一個實驗室不同的檢測人員,可能對同一顆鉆石給出不同的級別。這樣的話,就有了國家合格認可委對全國的珠寶實驗室進行的能力驗證,就有一個規定,對于鉆石的凈度,可以有一小級的誤差,比方說VVS可以說VVS1,如果打了VVS2,也是允許的,對于鉆石的顏色級別,是可以有一個級別的誤差的,比方說是H色的,我打到I色了,它也算作對。
|
問:
|
判斷鉆石是合成的還是天然的?
|
答:
|
普通的消費者是沒有手段和方法的,所以說在購買鉆石的時候,一定要去正規的商店去買配有國家級的質檢機構出具證書的一個鉆石飾品。因為合成鉆石的檢測比較麻煩,比較困難,一般的實驗室沒有這個條件,因為它要用到很多儀器設備,像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議、拉曼光譜議等等很多大型的儀器設備,共同去檢測,綜合來定的,所以說普通消費者是沒有辦法去鑒別它的。
|
問:
|
“玉養人、人養玉有道理嗎?”
|
答:
|
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先說一下,人養玉。因為人,人體有一定的溫度,另外人體會分泌出來一些汗液和油脂。比方說我們戴的手鐲,在人體的油脂和汗液的滋潤下,它會變得溫潤一些。另外的話,因為人戴了它以后呢,對它的輕微的摩擦或者你要轉動它,實際上對它起到了軟拋光的作用,所以有的人感覺到戴的玉鐲時間長了以后,它的顏色變漂亮了,光澤也變溫潤了,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
問:
|
和田玉保養要注意些什么?
|
答:
|
要注意不要對它進行猛烈地碰撞,比如說敲在硬的東西上,或者自己放得不得當,碰了一下。另外的話,不要在太陽光底下暴曬,一定把它收藏好,也不要放在比較高的溫度的環境里面。另外呢,也不要把它和化學試劑、強酸強堿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另外,還要特別說的是,當你戴了玉石手鐲或者掛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拿下來,因為洗澡液酸啊、堿啊這些東西對玉都不好,這個一定要注意。另外,在你不佩戴的時候,或者有些玉器大的擺件放的時候,一定要制造溫濕的環境,有的時候放的時間久了,不妨給它表面涂一層橄欖油,這樣的話,對它的保養是非常有好處的。
|
問:
|
玉購買的幾個誤區
|
答:
|
第一個誤區,有時候是比較自信,玉石里頭水很深,而且玉石有那么多的種類,他也不可能一一都能認得很清楚。尤其是用肉眼來識別不同產地的玉,而且還有一些用玻璃或者其它低檔的玉來仿和田玉,以次充好,在市場上叫和田玉的“李鬼”。所以說這樣一個技能,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得了,有時候就會吃虧上當。
第二個誤區呢,有些消費者就認準了白玉好,因為過去有這個說法“和田玉里白玉為上品”。但是現在來說不可能有那么多白玉,白玉的質量不一定都好,所以說,一旦認準了白玉一定就好的話,說不定到時候又走進了一個誤區。比方說俄羅斯的白玉,它是挺白的,但它的那個白并不像咱們和田的羊脂白玉的那個白,那么感覺讓人舒服,它沒有那種溫潤的感覺,業界人士都管它叫死白,特別白得不舒服,缺少了靈性。
第三個誤區呢,他喜歡有皮的子料,而不考慮內部的質量,這樣的話,有時候買到的東西也有可能不好了。因為在過去,最早的時候,實際上光白子料,價格是最高的,為什么呢?因為光白子料的結構是最最致密的,正因為它的致密,所以其它顏色什么的,不能侵入到它的機體里面去。但是呢,因為它的量少,所以商家就開始動腦了,我可以另外尋找替代它的,讓大家把注意轉到其它上面,可以把帶顏色的東西價格提得更高,然后會賣得很快,所以說一夜之間,什么灑金皮、棗紅皮這些詞匯就在業內傳起來了。傳起來了以后,被他們忽悠的,所以說到了現在,帶顏色的子料價格就高了,也比光白子料高了。
還有一個誤區,比較迷信大師的作品,認為大師的作品不管怎么樣都是好的,價格都是要高的。其實不然,現在有很多所謂的大師,也是多如牛毛,他的工作室也是比較多,其實有些大師他是不做的,他的工作室是請來好多雕工幫他做,最后落款落的是大師的名字,所以說呢,也不一定大師的作品就都是好的,也要睜大眼睛看好。
另外還有一個誤區,他一定要買新疆產的和田玉,他認為這是好的。實際上不管是商家還是我們質檢站開的鑒定證書,上面寫的和田玉,實際上并不見得都是和田這個地方產的,它有青海的,有俄羅斯的,也許還會有遼寧的?,F在其實市面上大量出現韓國的軟玉,所以說,這個也是一個誤區。
|
問:
|
翡翠購買認識幾個誤區
|
答:
|
誤區一有一些消費者認為綠色越綠越好,實際上在市場看到一些通體翠綠的翡翠,這樣大多數都是假貨的,如果不是假貨就是極品的東西,不是花幾千塊就可以買到的,這種東西甚至于上百萬,上千萬都有可能的。所以當你有這種要求的時候還是要多看看,而且選一些種好一些的東西,其中有一塊綠比較漂亮,價格也比較適中,這樣也會有升值的效果。
誤區二是很多人在書本上看到很多鑒別的技術,實際上它沒有經過實踐,有的時候會走入誤區,在買東西的時候也許就用錯地方了。
誤區三不變色的就是A貨,他認為人工加進去的顏色會變的,實際上也不一定,其實像有一些C貨翡翠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了,有的時候加進去的顏色也是比較穩定的,所以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就是說不變色的就一定是A貨翡翠。
誤區四就是綠色的翡翠就是好的,其實這個想法應該是不對的,因為物以稀為貴,比如說有紫色翡翠因為它的量少,所以價格也是比較貴的。我們平時檢測的過程當中也會發現有一些紫色的翡翠,現在價格也是蠻高的,也蠻漂亮的。另外就是還有一些翡,除了綠色的以外,紅色的價格也會比較高,所以不要總是認準了一定要買綠色的翡翠。
另外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翡翠越老越好,很多收藏者會講究收藏古玉,其實翡翠的收藏并沒有古今之分,因為它的歷史比較近一點,在清朝的時候翡翠才進入到中國來,所以不像和田玉一樣有那么長久的歷史。所以當一個人告訴你這件翡翠是什么宋代的或者是哪個年代的,這個肯定是不對的,一定要小心。
|
問:
|
玻璃冒充翡翠鑒別
|
答:
|
玻璃冒充翡翠很容易鑒別,就是打光打在玻璃上,里面會有氣泡,而且沒有結構。
|
問:
|
翡翠分類及分級
|
答:
|
翡翠有一個說法叫“種”,實際上是說翡翠的顏色,透明度,質地綜合的評價。我們現在分出來了有幾個主要的種,老坑種,玻璃種,冰種,芙蓉種,金絲種,還有白底青花青種,油青種,豆種,干青種,鐵龍生。這些種就是從我剛剛說的順序,越到后面質量就越差,根據翡翠有沒有經過處理,還有一個分類就是行里面叫A貨翡翠,B貨翡翠,B加C貨,還有就是D貨。實際上D貨有的地方講穿衣服翡翠,就是鍍膜翡翠。它實際上是指用其他的東西來仿翡翠,它不是翡翠,或者是其他的玉,或者是玻璃,所以叫D貨。A貨翡翠是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天然翡翠,價值是最高的翡翠。B貨翡翠是指經過強酸浸泡,漂洗,又經過膠來充填,黏結的翡翠。處理的比較厲害的話還可以把原來的天然翡翠處理成粉末一樣的東西,然后再用膠粘起來,做出來的翡翠就特別的漂亮,種也提高了,顏色也很漂亮?,F在甚至于會用有顏色的膠直接粘結出來的。C貨翡翠是指天然的翡翠顏色不漂亮,然后人工加進去一些顏色,讓它變得漂亮了?;蛘呤羌舆M去一些后紅色變成為翡
|
問:
|
化妝品的幾個認識誤區
|
答:
|
網上有一些小方法說,使勁搖晃化妝水出泡越多,說明營養成分就越多,品質也越好,還有說如果出泡越多,而且很長時間不散發,營養就更好了。這種說法只能說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類似這種說法其實還有:如果出泡越多,就說明酒精含量越多。所以像這種類似的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還有就是水楊酸損害皮膚之說,水楊酸也是一個用途非常廣泛的化妝品成分,它本身是有殺菌、消毒、防腐、止癢、消腫還有祛痘的功能,它并不屬于禁用或者限用的成分,所以在適當的濃度下,它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
?口紅當中含有鉛,長期使用會對人體有害。鉛是個重金屬,它的危害主要是對于兒童來說的,因為它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所以它在化妝品當中是一個被禁止使用的成分。這個在歐洲、美國、中國,基本上世界各地都有相應的法規要求,是不允許在化妝品中使用鉛這個成分。也正是因為這樣,正規的企業會有一系列的質量管控的手段來防止鉛這個東西出現到化妝品的成品里。所以一般來說我們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
問:
|
化妝品有效期的問題
|
答:
|
如果我們不去看化妝品的保質期話,可能我們會買到一些已經過期產品。這些已經過期的產品的話不一定會馬上讓我看得到它已經長菌了-已經有一些致病菌的產生、長霉-或者一些絨毛。有時候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但實際上它已經產生了,那么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去使用它,是對我們自己的皮膚是有傷害的。如果我們要看這個東西是否過期,在中國的話,我們就看化妝品本身標簽上的宣稱,比如說要在幾幾年幾月幾日前使用,這還是比較簡單的。比如現在大家喜歡去到歐洲買化妝品。歐洲對化妝品的保質期是分兩種情況來要求的,如果是低于30個月-也就是兩年半-它要求生產企業要印上一個像沙漏一樣的標志,然后在旁邊寫上使用日期。所以消費者看到這個就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是要在這個時間之前使用的,這是低于兩年半的情況;如果是大于30個月-大于兩年半-的情況的話,歐盟是不強制要求標注保質期,但必須要有另外一個符號,就是看起來像一個化妝品膏霜打開著盒子的一個符號,在這個符號下面會寫比如說“12M”、“24M”,實際上它的意思是說要在開蓋后12個月以內、開蓋后24個月以內使用。
|
|
|
|
|